台美談判未如預期 卡在農業汽車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7日於臉書發文,台美關稅談判觸礁有2大可能原因。(本報資料照片)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7日於臉書發文,台美關稅談判觸礁有2大可能原因。(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今起開始向其他國家發送關稅通知信函,新稅率將於8月1日生效。惟就美國財長貝森特談話,台美談判未如預期順利,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7日認為,談判觸礁的2大可能原因為,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與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並質疑為此犧牲的是其他會被美國課徵高關稅的產業、廠商及其就業人口,這樣是否公平?

經濟部長郭智輝7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媒體堵訪時指出,與美對等關稅「還在談判中」,簡單一句話暴露最新進度,就是直至昨日,台美尚未達成共識。

施俊吉7日在臉書發文,罕見針對台美談判內幕提出推測,直指兩大關鍵卡關點,首先台灣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例如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標示豬肉的原產地;另我方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而擬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

施俊吉指出,第一項堅持是怕「左膠」作祟,政府害怕出現以食安為名的社會抗議風潮。第二項堅持則是為了繼續保護國產車,因為如果降美車關稅,美車的相對價格會下降,國產車將面臨嚴重的競爭;如果降的是汽車貨物稅,則所有的車之相對價格維持不變,國產車不用面對激烈的美車競爭,但政府的財稅收入會大幅減少。

施俊吉直言,若果真如此,政府的堅持將使「左膠」和國產車得意,犧牲的是其他會被美國課徵高關稅的產業、廠商及其就業人口。

中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推估,台美談判不順,應該卡在「農業」,從美國與英國、越南談判占盡便宜、大獲全勝態勢看來,美國一定會要求台灣全面開放農業,這對我國農業發展非常不利,不僅攸關執政黨中、南部農業縣市支持者的生計,也可能影響大罷免結果,我國談判團隊不想對美國所有要求讓步,導致雙方談判陷入膠著。

「這次台美關稅談判,政府根本是自己悶著頭做!」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指出,台灣很多資源在民間,如伺服器等大廠是美國科技業重要供應商,台灣被課重稅,他們也會受到波及。尹啟銘強調,政府跟美國談判,應該動員工商團體與美國政商界協調了。如果幾經協商,最後美國真的還是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比越南的20%多,對台灣產業將如同天崩地裂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