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 最快7月成立

證交所20日正式宣布,為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目標,兼顧企業減碳及碳中和需求,將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預計最快今(112)年7月底完成設立登記,第三季即可進行國際碳權交易。

林修銘表示,去年已針對碳權交易平台成立專案編組,目前人員約12~13人,這段期間曾參訪日、韓、星等交易所就相關議題交流;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初期資本額為10億元,將分二階段募資,國發基金為純投資,將全權由證交所主導,因此,證交所持股將超過五成,相關細節還在籌劃中。

碳權交易平台在蔡英文總統宣示後,證交所將快馬加鞭展開籌備,林修銘表示,預計最快證交所5月董事會才會審議通過轉投資碳權交易所的案子,最快7月底完成設立登記,碳權交易所主管機關是環保署,初期公司規模不會太大,由他兼任董事長,預計由專案編組的碳交易小組中調任3~4人,另環保署智庫也會調人到碳權交易所。

證交所說明,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1月三讀通過後,與環保署、證期局組成工作小組定期召集會議討論,並持續與國發會、經濟部、環保署及金管會等相關單位統籌規劃,未來將持續蒐集智庫建言,拜訪工商團體、環保團體聽取意見。

台灣碳權交易所主要業務將包含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國內碳權部分將配合環保署法規進程及制度規劃,建置國內碳權交易平台。

國際碳權則將依國內企業需求與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協助國內企業降低減碳成本,因應國際減碳衝擊;另針對國內碳費課徵、國際碳邊境稅實施及供應鏈碳中和等議題,將提供相關諮詢及宣導服務,以緩解企業碳焦慮。

證交所強調,台灣碳權交易所的設立,可望協助企業於達成碳中和目標及經濟產業發展中取得雙贏,創造減碳誘因,進而激勵低碳或綠能科技創新,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未來並將藉由碳權交易增加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深具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