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台灣「老窮危機」的困局

本報日前系列報導「老窮危機,山雨欲來」,探討台灣正面臨又老又窮的困局,並借鏡韓國、日本及英國人口老化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建言。雖然如今美、歐老人占比高於台灣,但八年後,到2030年我們的老化程度就要後來居上了,經此透視,台灣的老窮已然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宜未雨綢繆。

或許有人會問,老是必然,但老是否必然窮呢?這是個好問題,未來的事沒人知道,我們先用已知的統計來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最新版的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2021年214萬戶老年家庭裡,有半數落在後20%低所得家庭,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後20%的貧窮家庭裡高達6成是老年家庭,此一比率逐年上揚,這些統計說明老會帶來窮,高齡化與貧窮化密切相關。

這篇專題遍訪專家學者,對於台灣未來老化趨勢提出諸多建言,值得當局參考,綜合這些看法,我們認為有以下五點必須注意:

第一、勞保退休給付、國民年金杯水車薪不足以養老:平均說來,退休勞工每月所領勞退、加上勞保的養老金合計不到兩萬元,沒生病還好,只要一生病就會捉襟見肘。而一般投保國民年金的家庭主婦,所領的養老金僅數千元,更是杯水車薪,在這樣的老年退休環境下,若個人沒有儲蓄,隨著年齡愈老,必然會陷入貧窮。

第二、老化社會裡,女性、單人戶所受衝擊更大:台灣女性壽命高於男性,以2021年為例,女性達84.2歲,男性僅77.6歲,加以照顧家庭影響職涯,「又老又窮」對女性的衝擊更勝於男性。此外,單身戶落到貧窮的機率高,而台灣這些年單身戶快速升高,歷次普查顯示,2000年台灣單身戶只有139萬戶,2020年已達208萬戶,全台逾四分之一是單身戶,而單身戶裡的老人戶比率也逐年上升,如今已高達27%,這是個嚴重警訊,隨著老年化,這個比率還會更上層樓。

第三、因應老年工作人口增加,應加速職場再設計:少子化世代已漸長大,陸續進入勞動市場,而戰後嬰兒潮世代則逐漸老化而退出勞動力,這已使得台灣面臨人力短缺,為補足人力,延退或退休後二度就業將成新常態。然而高齡者就業並不容易,如何解決年齡歧視問題,光是訂一部《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明顯不足,如何加速職場再設計,讓少子化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進行「世代對話」也是重要的工作。

第四、勞保年金入不敷出,改革迫在眉睫:台灣除軍公教人員自成一退休體制,其餘就業人口皆屬勞保、勞退體制,每位退休勞工可領勞保、勞退兩份養老金,別以為兩份很多,勞退屬確定提撥制,只領得到寥寥數千元,多數仍得仰賴勞保,這份勞保養老金雖然也不多,但隨著老年退休人口急增,勞保基金近年已入不敷出,年年仰賴政府撥補,以目前的情況推計,2028年將會破產,2028年距今只剩六年,改革已迫在眉睫。

第五、長照財源需另闢蹊徑,長照政策宜引入產業化思維:政府長照2.0的預算於明年將達到600億,此一預算雖有成長,然而相較長照龐大的需求,政府的補助相當有限,尤以台灣老年人口急升,政府投入長照的預算勢必逐年成長,錢從哪來?加稅恐已難免,政府宜提前評估。此外,長照要吸引年輕人投入,薪資必須提高,這個產業必須能獲利,學者建議長照應引進產業化思維,惟有朝產業化改革,台灣的長照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台灣少子化也好,高齡化也罷,至少已討論二十多年,許多政治人物都說這是「國安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要加稅,就是要減少福利,都不討喜,甚至可能掉選票,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才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政府不可能又給福利又減稅,惟如今政治人物擅長以舉債替代加稅,如此雖可暫時討好所有人,然終究要演變成世代不公,而陷社會於動盪,財政於崩潰,經濟於危境,舉債一途實非善策。

我們認為,老年人口激增,勢不可逆,而要避免政策空談,宜早於總統府內成立專家小組,就人口老化與就業、經濟、養老金、勞保破產、長照產業化等問題訂出改革方向,發布說帖,然後交由行政院推動,須知,愈晚改革,代價愈大,時間已不多了,蔡總統宜在任內展開改革,方能解台灣於又老又窮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