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世界」透露全球生活走向

(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逐漸解封,但世界已變得跟疫情前不太一樣了。「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是一個資料數位網站,善用此網站訊息可了解變化,掌握先機。

該網站是「全球變化數據實驗室」(Global Change Data Lab)的一個重點項目,用數據描繪世界。研究小組位於英國牛津大學,創始人馬克斯‧羅塞爾 (Max Roser)1983年生於德國,從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研究重點關注諸如貧窮、疾病、不平等、氣候變化、戰爭和各類風險等的全球性大問題,且大部分數據都有視覺化的圖形,方便趨勢研究。例如這兩年來該網站可查到每個國家的確診數、死亡率、疫苗接種等疫情資訊、圖表。最近一項引人注目的項目是與Google合作,利用蒐集手機定位資料公布每個國家的活動趨勢(Mobility in trend)。

由活動趨勢報告日的人流與疫情前基準日進行比較,就可看到對比的變化。基準日代表1周內每天的「正常」值,其計算是以2020 年1月3日到2月6日這5周間的資料算出的中位數。該報告以7天移動平均比較六類場合的人流:零售店和休閒設施、雜貨店和藥局、公園、大眾運輸站、工作場所、住宅。其中第一類包括餐廳、咖啡廳、購物中心、主題樂園、圖書館、電影院和其他類似場所。第二則為雜貨市場、食品量販店、農夫市集、藥妝店、藥局和其他類似經常需要去的場所。第三類的公園則以國家公園、公共海灘、碼頭、廣場、公共花園和類似場所。其他三類則望文生義,不用再加說明。

這兩年多來,所有國家各項目的人流都隨疫情上上下下波動。像我國去年三級警戒,最近疫情嚴峻,就可看到除了住宅區附近人流增加,其他五類都大減。

到最新6月下旬的資料,可看到一些有趣現象。現在各國基本上已解封,也不再戴口罩。特別可看出加、美、英、德、法、西、義等最近隨著暑假到來,人們大量走出戶外到公園,然而一、二類只比疫情前稍好,恢復有限;而工作場所及大眾運輸則仍比疫情前差。對比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度、巴格達、埃及、菲律賓,則是所有指標都比疫情前來得好,連大眾運輸站及工作場所都明顯人流上升。相信是這些國家數位發展沒那麼好,大部分還是仰賴實體活動,因此所有指標都往上。

先進國家是不均衡地回到從前,原因應是受數位化影響,有些人就居家工作或減少到辦公室,而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改用電子平台交易。另外,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先進國家打疫苗的比例不見得很高,因為民主思維尊重不打疫苗人士的決策;因此縱然解封,這些不打疫苗的人實體活動自然會盡量減少。相對地,第三世界國家可能因交通或種種原因縱然有些人沒打疫苗,但其染疫確診黑數很多,因此達到自然的群體免疫,現在每天確診人數也相對低,大家都沒再害怕,就通通恢復正常生活了。

準此,我國現在雖然還處於疫情時期,相信這應該已到了尾聲,完全解封的日子很快就會來到。看到先進國家有些生活態樣已不同於疫情前,居家上班、視訊會議、遠距教學、電子商務購買等,數位化活動已走入人類的日常,成為標準生活的一部分。比爾蓋茲之前就預言,疫情讓商務旅行少掉一半。看起來的確如此,疫情已逼我們做出改變。

台灣是數位之島,我們要善用科技的優勢,個人要把握最新的趨勢,尋找自己新的定位,國家則應掌握未來發展的方向,發展經濟。(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