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力拚2061年前供水自主
諶悠文/綜合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盛讚新加坡:「沒有一個國家比新加坡更擅長管理水資源。」今年2月新加坡第四座海水淡化廠正式開幕,新加坡自主開發水源又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加坡面積僅724平方公里,超過560萬人居住,人均水資源排名全球倒數第二。過去新加坡主要依賴馬來西亞供水,分別於1961年及1962年簽訂長期供水協議,明訂馬來西亞須向新加坡供水至2061年。
供水協議不時成為政治談判籌碼。馬來西亞第一任總理東姑.阿布都拉曼甚至揚言,如果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傷害馬國利益,馬國將斷水。2002年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更要求調整水價,認為新加坡一直以1927年訂下的價格買水,極不公平。因此,新加坡很早就有憂患意識,不想受制於人,決心在2061年前全面實現供水自主。
視水為戰略資源的新加坡目前主要水源來自「四大水龍頭」,包括鄰國購水、收集雨水、淡化海水、再造「新生水」(回收用水)。早於1970年代,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便開始研究將廢水轉為飲用水,但當時技術未成熟。1990年代先進薄膜科技出現,「新生水」(NEWater)技術最終在2002年研發成功。
新生水,是家庭廢水經淨化、消毒處理後成為高純度再造水,除了可用於灌溉、沖馬桶、滅火等非飲用用途外,也可將其注入水塘蓄存,過濾後供國民飲用。
新加坡現有五座新生水廠,滿足約40%國內需求。與淡化海水相比,新生水甚至更具能源及成本效益。為了進一步實現供水自主,新加坡政府希望2060年前新生水能滿足當地55%供水需求。
除了新生水外,新加坡亦致力發展海水淡化。除了現有四座海水淡化廠,裕廊島海水淡化廠預計今年竣工,新加坡的目標是在2060年前,淡化海水占當地的用水量提升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