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的不信時刻

(本報系資料照)
(本報系資料照)

本周香港和台灣均確診了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可以預計,2020的農曆新年假期乃至整個春季,防疫都將成為兩岸三地關心的頭等大事。綜合各個方面的預判和評估,2003年抗擊SARS的經歷很可能在2020重現。

17年前席捲兩岸三地的SARS風暴,不僅讓民眾的生命健康陷入危機,也在經濟、社會、政治等領域產生漣漪效應。而今天,當武漢肺炎的警報拉響時,重溫2003年兩岸三地的共同經歷,對應對新一輪危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對大陸來說,自2002年底SARS爆發之初的前3個月,官方因政治考量欺上瞞下,致使後續付出慘痛代價。後來大陸全面檢討,在治理層面推出「胡溫新政」,可以說17年前的SARS給北京執政能力建設帶來重要啟示。

對香港來說,2003年可謂多事之秋。年初SARS給香港經濟社會帶來沉重打擊,年中,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觸發50萬人大遊行,最終以撤回立法為收場,此事件既是董建華辭職的導火線,也為後來香港與大陸簽署CEPA埋下了伏筆。

對台灣來說,2003年SARS帶給台灣民眾痛苦的回憶,台北市和平醫院因院內感染而封院、醫護人員不幸身亡的片段令人記憶猶新。SARS議題被政治化之後,扁政府叩關世界衛生大會(WHA)被大陸強力抵擋,大陸官方人士的制式表態和情緒性言詞引發台灣民眾強烈反彈,而這股民意也恰好迎合當時民進黨的政治需要。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17年過去了,陸、港、台各自社會內部都發生了重大變遷,彼此關係也經歷了波瀾起伏,而此時的兩岸關係、陸港關係更是處於一個歷史罕見的微妙狀態。

因此正如醫學專家強調「把疫情限制在初始階段」,陸、港、台三地也要避免重蹈SARS由健康危機轉變為社會危機的覆轍。

大陸的醫療技術和保障能力取得巨大進步,但此次武漢肺炎仍引發不小恐慌和質疑。武漢當局在過去1個月的疏失和職責缺位被各界詬病,有民眾對官方數據不信任,輿論在第一時間被官方管控,更令不少人感到憤怒,再加上春運,防疫情勢更加嚴峻。

香港去年的反送中風波硝煙還未散去,年初北京再傳推動「23條立法」的聲音,而後武漢肺炎的疫情又接踵而至,歷史的巧合總是如此詭譎,武漢肺炎在政治風波的陰影下將更加敏感。據證實,香港首例患者正是搭乘高鐵抵港的輸入型病例,這又將衝擊港人的敏感神經。

台灣因為過去半年來台陸客銳減,反倒減輕了不小的防疫壓力。但首例病患「不信任大陸醫療」的返台求醫動機,同樣在兩岸輿論場引發波瀾。台灣民間尚有這種心態,更何況本已陷入冷對抗整整4年的兩岸執政當局?武漢肺炎發生之初,大陸向台灣通報,並邀請台方代表赴疫區考察,這些動作都相當正確、及時。然而,若疫情加劇,台灣要求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活動的訴求必將再起,並且會獲得主流民意支持,兩岸是否能妥善處理這一問題?抑或眼睜睜地坐視17年前不愉快的一幕重演?(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