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秒→10秒 地震預警20年大躍進

921地震發生20周年,當時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已於前年底退休,他是氣象局元老,對於地震實務測報沿革如數家珍,他回憶921大地震時剛接測報中心主任2年,只花了102秒即送出地震速告,讓國外相關單位大為驚訝,至今仍感自豪。

郭鎧紋說,經過921的洗禮,地震監測儀器越來越密集,回報數據十分快速、詳細,有助於判定地震規模與震度。

郭鎧紋退休後由陳國昌接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新的地震預警模式明年3月即將上線;屆時陸上中大型地震發生後的預警時間,將可從15秒縮短為10秒,與日本不相上下。

陳國昌指出,台灣目前地震測站多達720幾處,密度已是世界之冠,不過提升預警速度最大的關鍵,還是預警模式的改變。

他解釋,以前地震發生後會先尋求定位(找出震央)、測出震度與初步規模,然後進行地震報告,但時間拖太長。以後會將先把地震報告放一邊,運用測站密集的優勢,綜合幾個測站的訊息,迅速推算震央的幾何中心,這時震度也已估出,達到預警門檻隨即發出訊息。

陳國昌說,簡化預警程序是努力的方向,日本也是這樣處理,才能在8至10秒示警,明年起預警程序將與地震報告脫鉤,就可把時間控制在10秒左右,讓民眾多一點應變時間。

此外,陳國昌透露,終極目標為運用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於5年後再把預警速度縮短為5秒,屆時連日本也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