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將成白領的基本技能

人工智慧帶來機會和挑戰。(CFP)
人工智慧帶來機會和挑戰。(CFP)
《人工智慧在台灣》(天下提供)
《人工智慧在台灣》(天下提供)

人工智慧將會愈來愈普遍,像是上網或是使用Excel那樣普遍。就像目前的白領工作者,幾乎都會上網也會用Excel,未來所有的軟體工程師,都將會使用機器學習,運用在軟體設計中,而所有的白領工作者,也都將懂得以某種方式運用人工智慧,於他們的日常工作流程中。也就是說,人工智慧是一種工具,並不是學了之後,就變成人工智慧工程師,就等於跨了領域或轉行。

對於許多人擔心的,人工智慧是否將取代大量工作這個問題,可以發現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即使將工作拆解為行政、溝通、決策與創造四種類別的比重,也不能直接依比重來回答,你的工作是否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原因是,每個類別的工作,都有些在未來可由人工智慧代勞,其餘部分仍然需要人類的親自參與。所以,行政、溝通、決策與創造,並沒有誰比誰高,誰比誰更容易有工作流失的風險,要看每份工作的職掌,以及人工智慧可代勞的工作的比重。

若你的工作內容多數不能由人工智慧代勞,這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你的工作仍然很安全,大部分的創造性工作皆屬此類,包括文學、藝術、評論、研究等。牽涉到組織的議題就難以量化,也因此人工智慧只能拿來輔助,不能直接代為決策,包括企業管理、商業決策、政策擬定、經濟與社會研究等。

對於這類型的工作,人工智慧將成為你的得力助手,可以給予各種提示與線索,在行政、溝通、決策與創造上給予輔助,讓你的工作表現更快更好,為自己帶來更多價值。

有些工作即使人工智慧可以代勞,在情感及法律機制下,還是得由人類來做最後的把關與負責,例如即使未來醫療診斷八成可由人工智慧來代勞,還是期待有位醫師可以親自對我們解答問題與憂慮,即使答案都已經寫在診察報告上;更需要在任何萬一發生時,有人可以擔負起責任。

我們總不希望去看病像是去無人商店買東西,臉一刷、報告及藥品一拿,就認份回家吃藥。因為醫生在醫病關係的情境中,不僅是診療的主體,在情感及法律上,仍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除了醫師,會計師、法官、律師、建築師、檢察官及各級政務官、事務官等,也都將因同樣的理由,成為無法被人工智慧替代的職業,即使在未來也許有部分的工作內容,可以由人工智慧代勞。

讓人工智慧為自己工作

另一方面,若你的工作內容多數符合可由人工智慧代勞的條件,例如查稅、電話客服、徵審、商業設計、藥師、放射診察、打字、初階翻譯、採購、面試安排等,也不用太擔心,工作結構的改變只會慢慢進行,且只要留心,一定有改變的訊號。

若有機會,與其不斷地精進同質性技能與人工智慧競爭,例如加強打字速度等,不妨考慮調整工作性質,逐漸往人類較擅長的領域移動,讓自己從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升級為讓人工智慧為自己工作的人才。

就像人類不需要與汽車賽跑一樣,汽車不該是對手,而是我們的工具;同樣地,了解人工智慧的能與不能非常重要,它能做的,不要競爭,同時加強自己的電腦技能,學習善用它,讓它變成你的軍師與手腳。對於非工程背景的白領工作者而言,能不能善用人工智慧、與人工智慧協同合作,將是影響未來職場競爭力的關鍵。

很多人對於台灣產業未來發展抱持悲觀的態度,認為台灣人口少、自然資源貧瘠、內需市場小,都是無法突破的限制。而以代工為主的產業型態,近二十年在面對全球科技創新競賽時,也顯得欲振乏力。所以,就算導入了人工智慧,產業就能順利升級與轉型嗎?

人工智慧發展三面向

不可否認,台灣過去二十年來製造產業的外移,雖然延續了代工利基,卻也延遲了科技創新。但不能忽略的是,台灣多年累積的雄厚製造能力,也培養出全世界很難找到的強大製造基礎。

現在,人工智慧是一個必須即時掌握的重要關鍵技術,同時可能也是我們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唯一的轉型契機,可以幫助台灣產業徹底脫胎換骨,找回足以參與全球競逐的核心優勢。

台灣產業要發展人工智慧,基本上有三大發展方向可以參考,分別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化與產業人工智慧化,各有不同發展重點。

一、人工智慧技術

台灣在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扮演什麼角色?多年來,國內學界有一些優秀的人工智慧學者,不斷努力進行世界前沿的研究,在第一流的學術會議的殿堂上,包括NIPS、ICML、AAAI、IJCAI 等,時有亮眼的表現。另一方面,國內產業界較少深入參與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發展,這需要長期的龐大研發資金投入,且無法每項研究,不太可能都與產品或獲利直接相關;同時,國內產業型態以製造為主,製程改善及管理最佳化為強項,極少長期投資在IT基礎技術。

台灣的產業現況,必須先求將既有的人工智慧技術妥善地運用,除了完全掌握現成的技術及應用,更要運用台灣本身的優勢,找出結合台灣硬體製造的商業模式。

二、人工智慧產業化

在產業中運用人工智慧的方式,我們通常可以分類為「人工智慧產業化」與「產業人工智慧化」。簡單地說,產業人工智慧化指的是,產業以人工智慧來進行轉型;而人工智慧產業化指的是,將人工智慧技術元件化及服務化後,以產業形式輸出,輔助各行各業進行產業人工智慧化。

這兩者在推行上是環環相扣的,因人工智慧產業化,可加速及擴大產業人工智慧化的進展,而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成功,也能滋養人工智慧的產業化。具體來說,體現人工智慧技術的軟硬體元件,以產業的形式提供給市場上的其他角色,這個流程就稱為人工智慧產業化。

三、產業人工智慧化

產業人工智慧化指的是將人工智慧導入現有的各種產業中,不論是製造業、金融業、零售業、物流業、電信業、服務業、民生工業、農林漁牧業等,都可以藉由人工智慧的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價值,甚至成為升級及轉型的契機。

例如台灣高科技製造業,擁有無可替代的產業聚落及生態系統,製程及管理優化上領先群倫,在縮短製程、提高良率、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無可取代的優勢;又如台灣的醫療水準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全民都能享受高品質且價廉的醫療服務,累積超過二十載的全民健保資料,更是全球少見的國家級個人醫療行為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