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傳承對談 愛樂跨世代

中信文教基金會13日舉辦大師傳承講座:光陰點唱機(下圖),歌手羅大佑(上圖左起)、李佳薇、音樂評論家馬世芳及主持人黃子佼在會前一同合影留念。(杜宜諳攝)
中信文教基金會13日舉辦大師傳承講座:光陰點唱機(下圖),歌手羅大佑(上圖左起)、李佳薇、音樂評論家馬世芳及主持人黃子佼在會前一同合影留念。(杜宜諳攝)

數位修復版電影《滾滾紅塵》再入世人眼簾,刻畫戰亂中愛恨離別的電影主題曲傳唱至今已30年,被視為歷久彌新的經典神曲,也影響了無數歌手。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大師傳承」講座今年以「光陰點唱機—Skr搖滾40」為主題,邀請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資深樂評人馬世芳、新生代能量歌姬李佳薇,與三金主持人黃子佼共同「唱」談音樂光陰。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表示,大師傳承講座已5年,致力推廣藝文公益,「希望這樣的分享平台,透過跨世代、跨時空的交流,能夠將更多動人的故事,代代傳承下去。」現場觀眾年齡層也跨世代地從8歲小兒到白髮粉絲,都在音樂中興味盎然。

中信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高人傑也變身追星族,問羅大佑覺得500年後自己哪首歌能依舊傳唱?羅大佑則表示:「每一次創作的當下,都會用盡全力,追求完美,但未來這首曲子會如何發展很難說,更別說是500年後了。」

不同世代的對話揭示不同的時代記憶,羅大佑記得家中盤式錄音機放出來的音樂是日本歌曲《桃太郎》,漸漸的從《綠島小夜曲》、《天涯歌女》、《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成為他日後創作的內在因素。

馬世芳回憶自己第一次自掏腰包買專輯是羅大佑的《愛人同志》,「羅大佑1982年出第一張專輯也聽,但很痛苦地聽《台北不是我的家》,到高中再回頭聽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他16歲時第一次自覺被音樂震撼,則是意外從抽屜裡翻出來的「披頭四」。

不同世代接觸音樂的載體也不同,從黑膠唱片到數位串流時代,李佳薇坦言現在聽到有感的歌曲不會去買CD,但會馬上下載;馬世芳和黃子佼都是實體CD、黑膠控,馬世芳表示:「就像電子書和紙本書的感受不同吧!」黃子佼則更是聽到心動的音樂,會馬上將不同版本的黑膠、CD一應收藏。

黃子佼也呼籲,每年4月的第3個星期六為「世界唱片行日」,「別丟了去逛唱片行的習慣!」因為即使是同首歌曲,原唱及不同時代的版本便有不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