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集團董事長蔡天贊 推案策略大躍進 港都房市衝新局





正當大家還在爭論房市何時落底之際,南台灣房地產龍頭京城集團,在購地和推案策略上,將在成立36年後首度大轉變,跟隨政策將重心移向北高雄楠梓、橋頭和路竹等,京城集團董事長蔡天贊素有「土地公」的稱號,對土地嗅覺的敏銳度少有人能及,加上京城集團的市場地位,全新的布局方向勢必成為市場指標,進而牽動高雄的房地產發展方向。
跟外界一樣,蔡天贊原本對高雄產業扮演驅動經濟、為民眾創富角色,進而吸引更多人口並沒有太大信心,不過,在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橋頭科學園區」啟動,到高雄市政府全力推動高雄第二科學園區落腳橋頭後,蔡天贊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這宛若天上掉下來的政策禮物,因為,高雄終於有一塊可以大量引進重要產業的新園區了,對高雄來說,不但可以大量吸引就業人口,更可以提升地方經濟,這對高雄人來說,是一個大禮物。
蔡天贊說,在此之前,高雄已經沒有足夠土地可作為廠商投資的產業用地,特別是科學園區,先前華邦電宣布投資3,350億、承租25公頃土地擴廠後,南科路竹基地(高雄科學園區)僅剩5公頃土地可供使用,即使政府想要徵收土地,但大多是私有土地,徵收或重劃都困難重重。
所幸橋頭新市鎮二期還有許多土地,而且主要地主就是國營的台糖公司,他指出,只有台糖才有辦法配合政策,釋出土地變更為橋頭科學園區用地,這是高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大家都期待橋頭科學園區可以在1年內搞定,成為引領高雄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京城建設集團未來在房地產布局上,也將因此一政策發生重大轉變,蔡天贊指出,由於市區土地價格居高不下,京城未來將跟著政策及公共建設走,他有信心此時「一定要積極投資高雄」,因為「南科效應」、「中科效應」一定能在高雄複製,屆時大型產業進駐勢必帶入更多就業人口,進而推升房地產需求。
當然,他也希望未來的執政者,能夠主動、積極拜訪指標性大廠進駐高雄,才能形成氣候,畢竟,高雄的最大缺憾就是欠缺產業、欠缺大廠帶動的群聚效應。因此,未來若有產業當靠山,高雄的房地產市場才能蓬勃發展,只是,市區內土地動不動每坪超過100萬,像農16特區早期每坪只要3.5萬,現在已飆漲到一坪350萬元,因此,市區的開發要慎選區段,而郊區的土地便宜許多,因此,是該調整營運布局了。
京城集團過去購地和推案重心幾乎集中在北高雄市區的美術館特區和農16特區,而且主要是大坪數、高總價產品,不過,京城在精華區的土地陸續興建後,未來重心會漸往郊區移動,且未來推出的住宅將以首購和首換為主,而高總價豪宅產品為輔。
由於京城集團在南台灣的指標性,因此,在蔡天贊主導下,京城的房產布局跟隨政策轉向北高蛋黃區、楠梓、橋頭與路竹等區域,無論是北部建商或是在地建商,未來在高雄房地產市場的推案,也勢必產生推案軸心的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