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拖累...區塊鏈商轉進度放緩
據最新統計金融科技中最夯的區塊鏈獲投資案,到今年9月底全球共有61件,已揭露投資總金額為3.19億美元,投資件數與金額皆明顯低於8月,和今年最高峰2月時的25.78億美元相較,更是大減超過8成,且種子/天使輪、A輪能夠募到的資金明顯偏少。
同時,據TokenData統計,8月ICO(首次代幣發行)募資持續往下探底,僅完成1.8億美元,無論是傳統募資或是ICO,都出現較為顯著的趨緩現象。Findit早期資金研究團隊指出,區塊鏈受投資人重視程度足以媲美當紅的理財科技,及至今年第二季創投注入資金額度都還在增加,去年曾有許多預測今年區塊鏈領域是大量商轉的一年,現在看來這個預估似乎太早了些。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黃敬翔說,「對一個可能過度熱情的領域,這並不是壞事」,今年多數研究將眼光放得更遠、更為審慎評估及更為保守的估算,正說明區塊鏈領域將迎來去蕪存菁的過程。
9月間全球區塊鏈領域的「千萬級」獲投事件,以Seba Crypto最為突出。募到1億瑞士法郎的Seba Crypto是由前瑞銀集團(UBS Group AG)經理人Guido Buehler擔任CEO的瑞士新創企業,商業模式是提供虛擬通貨服務的「銀行」,同時將傳統銀行服務擴展到虛擬通貨領域的企業,客戶群為企業法人和私銀高資產戶,目前致力於從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獲取證券和銀行服務執照。
洗防法修正案三讀通過 虛擬通貨納管
區塊鏈技術和虛擬通貨緊緊相依,ICO則提供非典型募資管道,立委許毓仁昨(2)日在洗錢防制法三讀通過前,提出第五條修正案,將虛擬通貨交易平台正式納入管理,在並獲得法務部、金管會與跨黨派立委支持。許毓仁表示,這一步至關重要,虛擬通貨產業發展現在還在初期,就透過法規奠定最首要的反洗錢規範,可以杜絕虛擬通貨的不當使用,在國內外建立我國相關產業的良好形象。
虛擬通貨業者指出,相較新加坡、香港、甚至中國大陸,台灣確實有發展區塊鏈技術的強大潛力,全球首創智慧資產區塊鏈的NEM(New Economy Model,簡稱「新經鏈」)本周落腳台灣,引入在全球各地成功運作的區塊鏈技術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