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官別私Line

選舉到了,蔡總統和賴院長最近頻頻上電視秀施政成績,政務官也沒閒著,紛紛對工商團體、工會組織和研究機構的領導人進行私Line,說五缺已經改善了、新南向成績也不錯、金融服務及證券資本市場正在大幅鬆綁等等,再三強調政府有積極作為,不像民間人士說的那樣怠惰。

更正錯誤消息,以正視聽,當然是政府的職責。重點是,更正是要對於錯誤拿出可信的資料勘誤,也要拿出可做和即將要做的行動。蔡政府自許是最會溝通的內閣,但施政的成效至今仍讓大多數人民無感。

安定人心是政府溝通的一大要務,應趕緊先搞清楚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問題,癥結何在?差異何在?關鍵在哪?緊接著準備好要如何做,再來預估結果,然後才帶著同情心的傾聽和同理心的對話,去做民間溝通的工作。蔡政府的閣員們,請你們好好檢視自己發出去的訊息,也好好省視自己發文出去的心態,捫心自問有符合政策溝通的通則嗎?

有感、無感是政策溝通成敗的溫度計。蔡政府很多的施政作為,政務官說得理直氣壯,民眾卻少有感覺;民眾非常有痛點的需求,政務官們卻少有感受。當前台灣經濟外熱內冷的情況正是其中最好的事證,官員看到的是外熱,民眾感受到的是內冷。平常百姓每天一開門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拿鐵飯碗的官爺們很難懂的現實。內政部先前計畫推出的青年購屋1成自備款,不知民間疾苦;國發會說現在不缺電,又豈知企業投資關切的重點?

有感心理的先決條件是頻率要相同。頻率相同在溝通的要件是同情心的傾聽和同理心的對話,否則,再多的道理,再大的權勢,也都無法讓人心服口服,更不能使民眾有感。賴院長醫師出身,豈能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

蔡政府即使標榜經濟成長超越南韓,但當前能源環保、高等教育、幼兒托育、低薪通膨、人才外流等問題叢生是不爭的事實。

民眾期待政府的是有解決問題的積極作為,而不是粉飾太平的護衛立場。否則,政務官再多的私Line,對民眾而言都是雞同鴨講的無感。(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